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颀为目标,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气候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为山上树多草多,人少,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几乎没有,因此,山上的空气要比城市里清新的多,山上的景色要比城市里美妙的多。
山上的树林里,空气中的负离子要比山下城市里的负离子多很多,吸一口让你满满的舒服感。对清理你肺子里的污浊之气。有很大的好处,因此人们愿意到山上去,到树林中去。
一、实现居民身边增绿,提供更多便捷的生态休闲游憩场所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古代诗人描绘的自然胜景,而今已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随着城市扩张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人们掀起了走出城市、走进自然的绿色消费浪潮,森林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大面积的城市森林不仅带来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也给人们提供了集游览、休憩、保健、科普教育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良好场所,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森林游憩是以森林为主体,具有地形、地貌特征和良好生态环境,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开发,为人们提供原野娱乐、科学考察及科普、度假、休疗养服务,位于城市区域的户外游憩活动。由于城市森林的范畴较广泛,格局和功能多元化,因此,城市森林游憩具有载体丰富、形式多样、产品繁多的特征。一是城市森林游憩的场所多样化。城市森林包括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植物园、动物园、庭院绿化、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绿色生态廊道、农林产业园区等,其范围涵盖了城区和郊区,为人们提供了不同服务半径、种类繁多的休闲游憩场所。二是城市森林游憩的形式多样化。根据人们利用森林资源的类型不同,可以在距离较近的公园绿地开展日常性游憩活动,如邻里间的社交、锻炼、散步、观赏、休息、轻松学习等;也可以在郊区森林开展登山、徒步、骑游、野营、垂钓、科考、观光、度假、采摘等活动。前者主要是城区的城市森林,后者以郊区的大型森林公园、郊野森林、主题公园等为主。三是城市森林的旅游产品多样化。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与一般旅游产品的明显差别,体现在它要力求达到天地人和,高效长久的较高水平。它以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理想为出发点,结合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形成了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游憩需求的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以观赏原生植被保护良好、自然景观独特的原始自然景观观光游,以体验田园生活、品农家菜肴、赏民俗特色为主的乡村生态游,以宣传和展示环境保护理念为主的生态科普游,以展示人文历史、名胜古迹、生态文化为主的人文生态游,还有近年来兴起的以发挥森林保健功能为主的森林浴、森林疗养院等。
二、提供清新自然的森林环境,促进居民身体健康
城市森林以其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优越的保健功能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们强烈渴望回归大自然,到森林中去减压放松,健身康体。城市森林能够促进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主要通过提供健身场所、改善人居环境和对人体感官的影响等途径实现。首先,城市森林提供不同类型的锻炼场所,便于城市居民开展各种健身活动,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其次,城市森林通过发挥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除尘降噪、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释放生物活性有机挥发物、调节小气候等各项生态功能,进而提高人体舒适度,改善人居环境,以促进人体健康。最后,通过森林环境对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影响,能产生不同的生理感应,从而有助于身体健康。城市森林具有很高的绿视率,对人体大脑神经系统特别有益,对眼睛具有保护作用。森林中丰富的声音资源能提供和谐的自然之声,这种声音会使人体内细胞产生共振反应,激活和调节人体的血液循环、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增强免疫功能。此外,触摸一些芳香类植物,能起到防病治病效果,如触摸萱草花、洋苏叶和青蒜能消炎退肿,摩擦接骨木对跌伤扭伤有疗效,抚摸桃叶珊瑚能治肾炎。
三、形成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促进居民心理健康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拥挤的城市交通和密集的硬质景观影响了居民的心理调节能力;城市的光辐射污染、电离辐射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引起了人们的心理厌烦和生理不适;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引发各种“文明病”、“忙人病”、“抑郁症”等现代疾病等。为了躲避喧嚣嘈杂的都市,松弛紧张的神经,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宁静的生活,人们选择了利用空闲时间更多地与森林接触。
城市森林通过对光线、色彩、气味、形状、声音等方面形成的特定环境,创造出赏心悦目、千姿百态的艺术境界,在体现着自然节律的同时,为城市带来生命的气息,也为人们提供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人与人轻松交流的场所,从而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缓减压力和疲劳、改善烦躁情绪、醒脑提神,集中注意力、减少暴力和犯罪、提高儿童认知力和想象力等方面。
四、发挥多种生态经济功能,增加郊区农民收入
城市森林建设可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拓展农民致富的途径。城市森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林业,在经济效益方面,不仅能提供林木、能源、食品、林副产品等,还能依托森林公园、农家乐等游憩场所发展生态旅游业,进而实现以城带乡增加郊区农民收入,达到农民致富的目的,实现全面小康。
首先,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生产功能,为郊区林农提供丰富的林产品,成为他们的直接经济来源。随着我国现代林业的高速发展,林业产业也成为部分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民增收重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商品林和经济林是郊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森林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周边地区的用材林、经济林果、森林食品、森林药材,以及苗木、花卉等产业发展;同时,通过林产品与山区综合开发、各类林产品的深度加工及相关辅助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增收。另外,依托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从中能取得经济效益的产品除了林木之外,还包括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如蜂、蚕、林蛙、山鸡等。由于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加强和国家政策限制,很多作为药用或食用的动物由野生转变为家养或圈养,既提高了产量,也为林农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城市森林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繁荣。在城市森林内开展的森林湿地生态游、民俗风情游、人文古迹游、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等旅游活动,多数在城市郊区,当地群众依托生态旅游业开设家庭宾馆、经营土特产、提供导游、交通运输等服务,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以杭州市为例,积极拓展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
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城乡居民更多就业机会
当前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中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城市森林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浩大工程,从工程建设到建成后的维护、管理及服务体系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城市森林能增加就业岗位,存在着增值效应,有利于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分如下二方面:
1、积极影响:
(1)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2)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输出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加深外国人对本国历史文化的了解。
2、消极影响:
(1)可能由于过度开发旅游资源而导致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2)片面追求旅游业可能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发展,使得国民经济受国际影响程度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
所以我们在开发时必须要考虑如何去保护资源,在游玩时要注意保护资源。
以上是个人见解,谢谢!
1952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吹响了开发建设的号角,66年来,累计人工造林2000多万亩,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立方米,有力支援了新中国开发建设。
2024年4月1日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式挂锯停斧,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2024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成立,标志着国有林区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开启了生态保护建设的新纪元。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2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
林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我们将牢记党的重托,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突出生态林区实现两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修复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向以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的转变。
更新思想理念,生态主业更加突出。内蒙古大兴安岭编制了《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开展了“生态保护建设”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专题培训研讨,主责、主业、主体意识更加突出。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新理念,突出管护培育、防范打击和灾害防控3个重点,推进林地“一张图”应用,实现监测与监督并重。强化保护区建设,提升了保护层次,构建森林大管护格局,加强森林防火预案、基础设施、队伍建设,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开展无公害防治等措施,增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林区正在形成立体化、网格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祖国北疆生态保护建设体系。在国有林区改革过程中,实行任务清单制,梳理七大类38项问题,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建设购买服务。林区先行先试、转变职能,将发挥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护生态安全摆在工作重心。
坚持绿色发展,转型路径更加清晰。内蒙古大兴安岭制订了《林区旅游“十三五”规划》《林区旅游业发展指导意见》《林业产业转型发展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指导意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能运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弹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生态旅游“协奏曲”,深入推进“旅游+”战略,开展了森林旅游节等重大旅游活动,林区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碳汇试点项目有序推进,碳汇交易额超百万元。林区还以旅游为主线,带动林下经济、特色种植养殖、经济林、碳汇等绿色产业的“1+N”转型思路已基本成型。
持续改善民生,职工生活更加殷实。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林区统筹资金为职工增资,使职工年人均工资突破5万元,启动了企业年金制度,年安排资金1600余万元用于扶贫帮困工作,妥善安置了1.65万名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富余职工。切实巩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深远山区搬迁成果,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5.22万户林业职工搬迁到中心城镇。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林区公路、机场、信息通信等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增加职工群众的获得感。
建设美丽林区迎来新机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迎来了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民期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下,中央和自治区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在财政、科技、金融服务、项目等多方面支持林业发展。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创造了新动力、提供了新能量。作为国有林区改革的试点,内蒙古大兴安岭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这是党的重托,也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77.44%,天然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森林年净生长量能够承担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1/10,庇护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10,水资源总量192亿立方米,野生经济真菌和植物近1200种。依托林区资源优势,我们要精准定位,发挥优势,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林区。同时,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产业扶贫,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为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作表率。
实现美丽林区分三步走
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大兴安岭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底线,聚焦生态主业、抓住改革主线、突出转型主旨、强化党建主责,推动全面建成小康林区,把祖国北疆风景线打造
就业前景不错,就业方向与岗位:可就业于城市园林、森林旅游景区、森林康养基地、研学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培训机构、自然保护区、林业技术推广站、国有林场等单位;从事景区(康养基地)的森林生态讲解、康养体验培训、森林产品设计营销、森林资源调查与保护、景区规划设计、景区管理等工作
昆士兰温热带雨林。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的昆士兰州,至少有上亿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雨林区之一,不止养育着众多濒临绝种的珍稀动植物,还记录了这漫长岁月里面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它本身就像是一部地球生物浓缩的史书。
弯曲森林
位于波兰西部诺威村外,这片树林约有400松树,在当地被称作“弯曲森林”,大部分树木才开始都是平行于地面的生长,到一定时间才90度拐弯向上。并且树木弯曲的方向都是向着北方。人们普遍认为,一些人类的工具和/或技术的形式,使树木生长这种方式,但为什么变成这样,方法和动机至今还是个迷。
一、康养+旅游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二、生态+旅游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
三、文化+旅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居民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下,文化将会进一步活态化、物态化、业态化。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结合旅游扶贫政策后,文旅产业也大有可为。
四、乡村+旅游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林地是指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的地区或天然林区统称为林地。
林地是森林的载体,是森林物质生产和生态服务的源泉,是森林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法》规定,林地是指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林地又分出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迹地和苗圃6个二级地类。
森林的十大功能:
1.涵养水源。森林根系和腐殖质能改善土壤性质,保护地面免受雨水直接冲击,减少水土流失,起到涵养水分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森林还能净化水质,降水经森林土壤渗透过滤,水中所含有毒物质如砷、汞、铅和氰、氯、氟等化合物以及病菌被阻滞在土壤里。
2.保育土壤。森林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3.固碳释氧。森林在其光合作用中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1公顷阔叶林一天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0.37吨氧气,可供约1000人一天呼吸。
4.净化大气。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陆地生态系统90%的碳自然贮存于森林中,森林每生长1m3可固化350公斤二氧化碳;可减少臭氧层的耗损,每公顷森林每年吸收破坏臭氧层的二氧化氮0.3万吨;可吸收有害空气,林冠枝叶表面可吸附灰尘、有毒微粒和有害气体,植物的叶、芽、花、果能分泌具有芳香挥发性的杀菌素,消除大气污染。每公顷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硫748吨,一氧化氮0.38吨,一氧化碳2.2吨。
5.有调节温度功能。森林有繁茂的树冠,可以阻挡太阳辐射能,林内昼夜和冬夏温差小,可减轻霜冻的危害。
6.降低噪声污染。据测定,100米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7.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载体。
8.防护农田。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温,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生产抵御干旱、风沙、干热风、冰雹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促进农业稳产高产。
9.森林游憩。无论是在都市周边还是在远郊,森林都是价值极高的自然景观资源,是人们旅游的重要场所。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出国旅游中有一半都是去森林中进行游憩休闲。
10.节能减排。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能够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实现间接减排,扩大环境容量。
1982年9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将原来的张家界林场正式命名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这是我国第一座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金鞭路279号,1988年8月,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公园总面积4810公顷。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精彩旅行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